首页>时评/新文摘>智客潮>众言堂

不为人知的“双11”:一次改变世界的航程,一个民族的起点

2023-11-12 发布者:超级管理员

【徐迅雷评论辑】深度书评:

我主要推荐的是《普利茅斯开拓史》,一部美国历史经典文献,是了解“天路客”或者说“朝圣客”历程的唯一最重要的信息来源。作者威廉·布拉福德(William Bradford,又译威廉·布拉福特)。


1699779350192097.jpg

△《五月花号公约》签署


  11月11日,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。


  在中国,是“双11”,一个“买买买狂欢节”,各大购物网站,打折买买买,网络消费碧波荡漾。


  为此,网友编了一个段子:问:“双11”最该打折的东西是什么?答:自己的手。而“11月11日”之前还是所谓的“光棍节”,但已被忘到九霄云外去了。


  在美国,却有一个更重要的纪念日——11月11日是《五月花号公约》签订之日。


1699779384148805.png

△五月花公约签名页


  美国立国之前的先辈们,立下了这个重要的文献,由此出发,创立了美国精神、开创了美国道路:


  那是在1620年11月11日签署的公约,迄今跨越了400多年。1620年秋天,五月花号帆船载着102名逃居荷兰的英国乘客(主要是定居莱顿教区的清教徒),前往新大陆,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,成功穿越大西洋,于11月11日抵达鳕鱼角。


  就在这天,在上岸之前,他们签订了这份公约。这才是人类历史上最应该铭记的“双十一节”。


  五月花号的航行,是一次改变世界的航程;《五月花号公约》的签订,是一个民族的起点,不仅影响了今后属于这个民族的所有人,而且影响了全人类。


  《五月花号公约》,是美国精神的源泉,是美国立国的初心,是美国民主的起源,是美国人的“海国图志”。称《五月花号公约》是“美国的起点”也完全可以。


  400多年过去,弹指一挥间。美国人过“感恩节”,最应该感恩的是最初的伟大的制度安排、制度设计。


  五月花号公约


  以上帝的名起誓,阿门。大不列颠、法兰西、爱尔兰国王、信仰的捍卫者——詹姆士国王陛下的忠实臣民,暨在本公约上署名的众人,蒙上帝的恩典,为了上帝的荣耀并促进基督信仰及国王与国家的荣誉,远航至弗吉尼亚北部地区开辟首个殖民地。根据本公约一同在上帝面前庄严盟誓,彼此联合,共同组成公民政治体,为了保持良好秩序及推动实现前述的目标,需不时制定、颁布法案或拟定公正、公平的法律、法规、法令、宪法框架及设立管理机构,并对殖民地普遍适用,我们承诺将完全服从并遵守。11月11日,鳕鱼角,签名为证,时英格兰、法兰西及爱尔兰18世国王、苏格兰54世国王詹姆士陛下在位。


  主后1620年


  《五月花号公约》有若干种不同的汉语译本,这里引自威廉·布拉福德《普利茅斯开拓史》一书的中译本(吴丹青译,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)。


  当“五月花号”航船奔向美国新大陆时,当故国的法律已不再有效时,以清教徒为主体的乘客们,决定共同签署一份公约,以求建立一个自由和平公正的政治秩序与自治社会。


  而推动公约签署的“导火索”,却是这样一件小事,在《普利茅斯开拓史》中有记载:


  事情的缘由,主要是因为船上有不是荷兰莱顿教区的人,在情绪失控后发表不满的言论时,无意中说他们上岸以后就可以行使个人的自由权,谁也无权控制他们……


  “蝴蝶效应”看,这就是蝴蝶最初振动的翅膀。


  看《五月花号公约》文本,就知道这是把“神性”与“人性”结合了起来。很显然,《五月花号公约》是基督教性质的,被称为“‘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’的最好注脚”。


  托克维尔提醒世人:“专制统治也许无需信仰,但是,自由却不能。”有了《五月花号公约》,就有了公义的指引,有了法治的契约,有了正义的天平,也有了选举的自由。


  这些来到新大陆的移民,以此结成了一个世俗的公民政治体,创立一个不同于欧洲的自治社会,其核心的理念是:管理者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创立,且依法而行自治。


  公约顺利得以签署,他们随即举行选举,选出约翰·卡弗担任首任总督。


1699779408102153.png


△五月花号帆船剖面图


  人类结成社群而居,是人类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进步;而把社群、社会组织好,能够发挥最大的创造力,则有赖于伟大的制度设计。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、一个社会,最好的“投资”在于自由和尊严,伟大的制度设计就是这样的“投资”和保障。


  美国政治哲学家威尔默·肯德尔评价说:“《五月花号公约》本身就是在行使自由,它至少隐含着一种权利,即自由地制定这类公约的权利。”


  《五月花号公约》可谓是美国的“准生证”,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一起构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强大国家的框架;后来美国的建国先贤们,正是依据“民众自治”的准则建立起了美国。


  《美国宪法》于1788年制定,1789年生效;相对于世界其他宪法来说,篇幅并不长的这部美利坚合众国宪法,正是世界近代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部宪法,可谓“最古老的宪法”。


  毫无疑问,《五月花号公约》既为《独立宣言》也为《美国宪法》奠定了基础,成为美国政体发展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。


普利茅斯开拓史


  《普利茅斯开拓史》是一部美国历史经典文献,是了解“天路客”或者说“朝圣客”历程的唯一最重要的信息来源。


  作者威廉·布拉福德(William Bradford,又译威廉·布拉福特),1590年3月19日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的奥斯特菲尔德村。他很早就成了孤儿,早年在乡村务农,后来自学成才。幼年的不幸经历、朴实的农村环境、务实的乡村生活,培养了他注重实践的精神气质和稳健开拓的行事风格。


1699779429189062.png


△《普利茅斯开拓史》封面


  布拉福德是“五月花号”历程的亲历者,也是《五月花号公约》的起草人和签署者之一,在41人的签名中,第二个就是他。他还是第二任开始的总督——1621年,31岁的他被推选为总督之后,一直到1657年的36年间,他先后担任了30届总督(一年一选)。


  1657年5月9日,布拉福德在普利茅斯辞世,享年67岁,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:“父辈捍卫他历尽艰辛,背弃他乃是怯懦可耻。”作为普利茅斯殖民地的核心骨干,布拉福德坚定的信念、出众的智慧、非凡的忍耐和改革的勇气,是普利茅斯殖民地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。


  《普利茅斯开拓史》以“五月花号”抵达美洲鳕鱼角为界,分为上下部,详细记录了这次航行前后的故事。


  上部10章,讲述最初的起因、移居荷兰并前往北美的经过。下部26章,叙述抵达新大陆之后所经历的重要事件,如:疾病、饥饿和死亡;与英国本土冒险家的合作与冲突;农场管理制度及移民与农场之间的协议;与印第安人、荷兰人等的交往、贸易;感恩节源于制度改变带来的大丰收;殖民地教会事务;政治、经济活动;战争与和平;新英格兰殖民地联盟,等等。


  本书有关“五月花号”航行以及《五月花号公约》签订的章节,主要是上部第七章至第十章、下部第一章和第二章。其主要内容直接体现在标题内容上:


  第七章《离开莱顿—抵达南安普敦并预备远航—约翰·罗宾逊致天路客的告别信:1620年7月和8月》;


  第八章《从南安普敦启程出发,两艘船在达特茅斯和普利茅斯延误:1620年8月和9月》;


  第九章《“五月花”号从普利茅斯起航—航行—抵达鳕鱼角:1620年9月》;


  第十章《清教徒们寻找定居地,发现新普利茅斯港:1620年11月、12月》;


  下部第一章《草拟管理契约—一半清教徒离世—土著人斯昆托—与印第安人的协议—德莫尔船长关于新普利茅斯的记述:1620年》;


  第二章《“五月花”号返航—约翰·卡弗之死—威廉·布拉福德接任总督—与马萨诸塞人的贸易—第一场婚礼—坚固与马萨索的友谊—霍巴莫克—远袭科比腾—第一次大丰收—罗伯特·库什曼和35名定居者到来—“福盛”号满载而归—拿拉根赛人的挑战—1621年的圣诞节》。


  现在看去,这些标题内容很平静,其实背后的故事艰辛曲折、惊心动魄。


1699779449123802.png


△《普利茅斯开拓史》书中关于感恩节的插图,说明文字是“第一个大丰收——感恩节的起源”


  因为年代比较早,《普利茅斯开拓史》的写作使用中古英语的行文,这有点像中国清代人写的那种文言文,现在的《普利茅斯开拓史》其实是经过改写的。布拉福德当初写这本书,并不是为了公开出版而写,而是想把它作为一部家族史,传给自己的后代,使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世和父辈们的奋斗历程。


  书的原稿用牛皮纸装订而成,历史上一度失踪,后来在英国一个教会图书馆重新发现。美国于是开展了一场马拉松式的“索书运动”,经过长达几十年的外交努力,甚至惊动了两国政要和英国女王,最终在1897年经由一个宗教法庭的审判,把书判还给美国。


  这部“国宝”书稿,由美国驻英国首任大使护送回国,并且在马萨诸塞州的州府波士顿举行了隆重的归国庆祝仪式。


  在有关“五月花号”的书籍中,《普利茅斯开拓史》无疑是最值得阅读的。多年来,我在浙江大学为新闻系本科学生讲授《新闻评论》课,这本书是一个重点介绍对象。我也曾在多篇文章当中写到过布拉福德,其中有一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长文章《改革:制度环境与政治智慧》(详见《敬畏与底线》一书,中国言实出版社2018年10月第1版),也重点提到了布拉福德这部重要文献。


  2006年6月,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了一本《“五月花号公约”签订始末》(王军伟译),是《普利茅斯开拓史》一书的选译本,翻译了全书的三分之一,译到五月花号公约签订为止。


今人书写历史


 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源与流。一个民族的起点,需要良好的开端。《五月花号公约》就是开端之源。


  当然,信仰之源更为遥远。在纵横三千多年的《美国秩序的根基》(张大军译,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7月第1版)一书中,美国历史学家拉塞尔·柯克认为,清教徒信仰源自耶路撒冷,《五月花号公约》把上帝的意图——“从压迫和奴役中获得自由”变成了现实。


  清教徒们在英国受迫害,才“逆向行驶”,去荒凉的北美新大陆寻找新的自由、新的生机。


  《五月花号公约》的名称得益于“五月花号”帆船。作为一艘3桅帆船,“五月花号”这名字取得好。这艘船其实是一艘货船,并不是为了载人设计的;它也不属于这批新移民,而是租来的。


  当然,他们并非盲目地前往新大陆,出发前曾与伦敦的弗吉尼亚殖民公司谈判并达成一项协议,该公司授权他们在该公司辽阔的土地上,任选一块地方定居并管理自己。


  在穿越重重危险的旅程,抵达北美新大陆之后,这艘船直到第二年4月初才返航。这之前一直停靠在岸边,为“天路客”们提供庇护,包括1621年1月14日有新修的房子意外失火,部分人只得上船避祸暂住。


1699779467160672.png


△《五月花号——关于勇气、社群和战争的故事》封面


  “如果你不了解这艘船,那么你还不了解美国。”有关“五月花号”,还有几本书值得一读,一是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·希尔顿所著的《五月花号——一次改变世界的航行》(王聪译,华夏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),当年我曾写过对该书的书评,这里不再介绍;二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·菲尔布里克所著的《五月花号——关于勇气、社群和战争的故事》(新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);三是美国作家凯瑟琳·拉斯基所著的《新世界之旅——五月花号旅客女孩的日记》(“日记背后的历史”丛书之一,人民文学出版2017年4月第1版)。


  这些都是今人写历史的书。其中《五月花号——关于勇气、社群和战争的故事》,是《纽约时报》2006年十大好书之一;作者纳撒尼尔·菲尔布里克,是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。


  菲尔布里克带领读者,登上那艘虽然结实但已陈旧的“五月花号”,跟随102名“天路客”,在寒冷且漏水的船舱里,与日月星辰为伴,和狂风暴雨搏斗,同疾病匮乏抗争,度过艰难而漫长的两个多月旅程。


  《五月花号——关于勇气、社群和战争的故事》生动刻画了怀有崇高宗教信仰的勇敢的清教徒形象,也赞美了土著人的慷慨大方,同时也描绘了双方激烈的战争场景、现实逼迫出来的生存智慧,以及影响未来几个世纪形势发展走向的大大小小的决定。


  作者既没有把这段历史写成欧洲移民的“光荣史”,也没有将其处理成印第安人的“血泪史”,而是秉持客观立场,带着自己的同情和理解,掀开了普利茅斯殖民地以及一系列美国传奇背后的历史。


  “天路客”们的经历,清晰地告诉我们:拿起面包和盐,以示宽恕与和平,永远胜过拿起投枪;人类历史上,没有人会感恩炮火与硝烟,只有人感恩丰收与和平。


  已出版过一百多本图书的女作家凯瑟琳•拉斯基,在她的《新世界之旅——五月花号旅客女孩的日记》一书中,实现了文学与历史的一次完美二重奏。她的视角,是梅姆一家:


  他们一同乘坐“五月花号”奔赴新世界,对于未知的生活,梅姆充满恐惧和忧虑。海上的旅程漫长又枯燥,条件也非常恶劣。到达目的地之后,梅姆发现他们真正要面对的并非印第安人,而是饥饿和疾病;第一个冬天漫长又苦寒,很多移民都生病死去了,梅姆也失去了妈妈,但她必须找到力量和勇气,继续顽强地生活下去……


  除了这些书籍之外,2006年上映的美国纪录电影《绝望穿越:五月花号》,以情景模拟、情景重现的方式,形象讲述“五月花号”的历程,也值得关注。


  人类有历史,人间有记忆。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,就是民族的历史;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记忆,就是人类史。忘记历史、屏蔽过去的民族,迟早会遭受不幸之命运;无论哪个国家,当一些人开始掩盖或篡改历史、不准他人触摸自己国家真实历史、不准他人了解别国光辉历史之时,也就是他们准备开始干坏事了,对此必须高度警惕。




Copyright © 2021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2012630号